中国传媒“大腕”黎瑞刚
发表于 2016-11-04 09:52
阅读数: 13824
黎瑞刚在传媒界有很大影响力,他能从中国国企拉来资金、也能吸引外国投资者。他的成功源于能够脚跨政商两界。
更新于2016年10月28日 06:14 英国《金融时报》 桑晓霓 报道
黎瑞刚是中国传媒界公认的人脉最广的人,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以下简称CMC)在IMAX中国(IMAX China)和东方梦工厂(Oriental DreamWorks)持有大量股份,在香港有一个电视台,与华纳兄弟(Warner Bros)等多家主要制片公司都有合资企业,并在曼城足球俱乐部(Manchester City Football Club)的控股公司持有13%股份。
但对一个合作伙伴中不乏好莱坞大亨——比如梦工厂动画公司(Dreamworks Animation)的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岑伯格(Jeffrey Katzenberg)——的人来说,黎瑞刚的行事作风不像是娱乐圈中的人。
在中国,枪打出头鸟,而在政治敏感的传媒业,高调就尤为危险。
北京方面一直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等国有媒体在海内外投射其软实力。但形势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而且中国政府可能发现很难控制这种变化。
中国内地传媒业多年来一直在拼抢内容和渠道。与此同时,腾讯(Tencent)等主要互联网集团正利用它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来赢得民心。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民营媒体公司和中国政府之间爆发冲突不可避免。
“显然(民营媒体集团)正在抢走官方媒体的影响力,”中国一家主要投资公司的创始人表示,该公司与黎瑞刚在一个项目上进行合作,“你不能强迫人们看官媒。互联网已成为一股自然的力量,你无法阻止它。”
了解上头的想法
中国人大举投资于全球娱乐和体育资产表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电影、游戏以及其他娱乐的需求日益上升。
美国娱乐杂志《Variety》表示:“CMC或许没有阿里巴巴(Alibaba)的魔戒,也不具备大连万达(Dalian Wanda)那种财力雄厚的形象。”但它补充称,该基金“对好莱坞来说是最有水平的中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之一”。
黎瑞刚成为中国传媒界的公众人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具备在内地传媒界站稳脚跟同时在海外开展交易所需要的综合才能。据其合作伙伴和商业伙伴表示,黎瑞刚可能很快让其媒体帝国上市,这将进一步提升他的名望和金融影响力。
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他有能力脚跨政商两界。黎瑞刚是一名干部,也是一名资本家,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当过官——这是比较罕见的。在民营媒体从官媒抢走影响力的变化时期,双重背景是他强大实力的根源。
一个数字媒体平台的创始人表示:“黎瑞刚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但他并不炫耀。他知道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这位创始人在自己初创企业最近一轮融资中获得了黎瑞刚的投资。
黎瑞刚表示:“我在体制内工作过。大多数(中国)基金经理都留过学。他们没有这种经历,而我有。我在国有媒体呆过很长一段时间。”
“不仅仅是认识人。我知道政府决策者的想法……(以及)他们会批准哪些事情。”
黎瑞刚从他在国有媒体和政府的长期任职经历中明白哪些东西会受到监管限制,他也明白这类机构不可能跟上传媒行业日新月异的步伐。任何外国投资者,甚至大多数中国投资者,如果想通过什么隐秘途径拿到电视或广播所有权那都是在自找麻烦,当局也着手限制腾讯和微博(Weibo)等国内门户网站自主生产新闻内容。
但如今一个热点话题讨论的网络直播就可能吸引数百万观众点击观看,其中大多数是喜欢上网看视频、可能从不收看央视晚间新闻的千禧一代人。
黎瑞刚表示:“在中国有许多条条框框。一些限制非常明确——有文件告诉你那些事情你不能触碰。还有一些灰色地带你必须去察觉。只要我们聪明敏锐,我们就能在各方之间保持平衡。”
崛起于上海
黎瑞刚在国有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hanghai Media Group)开始职业生涯,33岁成为该集团总裁,副手们都比他大两辈。他曾短暂任职于上海市政府,在体制内升职,然后辞去了上海市委的一个重要职位。
“他坐的那个位子是上海官场上几乎人人梦寐以求的,”那位投资者称,“他选择从外部而不是内部来使体制发生改革,他非常与众不同。”
这届政府给予他的信任是特殊的,不仅因为他放弃了公职,还因为他的根基在上海、而不是北京——而且是在以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及其子江绵恒为核心的权力圈。江绵恒和黎瑞刚共同投资了东方梦工厂。
2009年,还在上海文广任职的黎瑞刚得到了政府批准,准许他创建专门进行媒体投资的CMC。在那之前,中国没有专注于该领域的基金,媒体公司依赖银行获得融资。但是随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和更高的收入——并且对中共控制的内容兴趣减少——投资媒体的时机到了。
当时新浪网(Sina.com)和王健林的大连万达(以房地产起家)等公司采取了新的融资模式:从投资基金获得资金,然后上市。
尽管黎瑞刚已不再是国有媒体高管或政府官员,但他能够利用自己在公共部门任职的经历从体制内及外国投资者身上吸引资金。很多外国投资者没有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做生意的经验。
次年,他从一些国企(包括他自己所在的上海文广)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旗下投资机构总共筹得20亿元人民币。3年后,他在日本软银(SoftBank)、WPP、时代华纳(Time Warner)和一些机构投资者(包括新加坡财富基金淡马锡(Temasek)旗下投资机构、AlpInvest和Partners Group)的支持下,募集了一只美元基金。
在中国,政府关系至关重要,因为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控制着内容,尽管针对私人企业仍然缺乏清晰的规则。即便是像腾讯这么大的公司也只能聚合、编辑和发布新闻,因为它没有独立采编新闻的许可证。如果北京方面认定一家公司违反了规定,它可以把这家公司整个关掉。
竞争与合作
中国媒体企业如今格外关注好莱坞。黎瑞刚致力于内容的开发,并因此与华纳兄弟结盟、以1亿美元收购了Imagine Entertainment的少数股权。Imagine Entertainment是导演朗•霍华德(Ron Howard)和制片人布赖恩•格拉泽尔(Brian Grazer)创办的制片公司。
包括20世纪福克斯(Twentieth Century Fox)、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梦工厂、Imax、派拉蒙影片公司(Paramount Pictures)、环球影业(Universal Studios)和华纳兄弟在内,几乎所有主要制片公司都引入了一些中国投资。很多好莱坞业内人士认为,合作拍片导致中国企业更多收购主要制片商只是时间问题。
IHS表示,对于美国制片公司来说,中国合作伙伴可以提供进入这个有望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娱乐市场的钥匙。去年,《速度与激情7》(The Fast and The Furious)在中国狂揽票房24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CMC等投资方也从好莱坞独特叙事风格所产生的利润中分得一杯羹。例如,《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系列影片让中国观众既兴奋又尴尬,他们问为何如此成功的讲述中国国宝的电影作品是出自美国。
大连万达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传奇影业(Legendary Entertainment),而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被指为派拉蒙的可能买家。派拉蒙是维亚康姆(Viacom)旗下的制片公司,由于控股维亚康姆的雷德斯通家族(Redstone)陷入动荡,整个集团处境困难。
北京制片公司华谊兄弟和腾讯与STX娱乐(STX Entertainment)建立了关系,后者是私募股本集团TPG和弘毅投资(Hony Capital)支持的好莱坞制片公司。国有的湖南电广传媒投资了狮门影业(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除了这些海外收购以外,主要媒体公司彼此之间也在国内展开了竞争与合作。当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博纳影业(Bona Film)于4月进行私有化时,阿里巴巴、复星(Fosun)和腾讯都参与了该交易。
中国内地媒体公司在与世界最知名的电影制片公司结盟的同时,也致力于开拓内容表达的新方式。
中国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腾讯)的卓越声望表明,支持原生内容的企业在中国的重要性远超同类企业在美国的重要性。
一些企业正寻求开发一种商业模式,把制作和发行成本控制在好莱坞模式的一小部分,好莱坞通常依靠砸重金开展营销来吸引观众前往影院。
“中国人极具成本意识和数字化导向,”Tang Media Partners创始人唐伟(Donald Tang),“他们会更多地侧重数字营销。”Tang Media Partners的总部设在洛杉矶和上海,主要致力于为影视作品开发内容和提供资金支持。今年6月,该公司在腾讯和CMC的支持下收购了IM Global的多数股权。
黎瑞刚与腾讯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媒体联姻的完美范例,将腾讯的在线频道与CMC的内容结合在一起。黎瑞刚和腾讯还有很多其他的联合投资,包括在线订票服务娱票儿(We piao)。
黎瑞刚还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支持下,对智能电视应用相关的硬件设备进行投资——此举部分是为了绕开政府对电视台的控制,由于这种控制,取得必要许可证是不可能的。
中国媒体公司也在大力投资开发影视技术,比如东方梦工厂聘请了300名动画师。中国主要媒体公司的雄厚财力意味着它们既能收购资产也能延揽人才。
但黎瑞刚等中国传媒行业的高管怀有更大的野心。他们梦想着有一天,好莱坞和世界其他地方也会从中国引进内容,从而形成一种双向流动。然而,达到这个目标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好莱坞有人才;会讲故事。他们形成了一个体系。我们可以买入资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人才和技能,”他说,“我们中国人必须保持耐心和谦逊。”
米强补充报道
中国可能不会完全取消进口片配额
不久以前,北京的街头还尽是叫卖最新上映的热门好莱坞电影盗版DVD的商贩。猖獗的盗版是好莱坞和中国之间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摩擦原因是,在2001年准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协议下,中国每年允许引进34部外国电影。只有包含一定比例的本地制作内容的外国电影才不受配额限制。外国电影公司开始在中国制作影片,以绕开这些规则,标志着好莱坞和中国之间“恋爱”的开端。
对进口内容的限制将于明年2月到期。令人担忧的盗版问题也基本消失,主要原因是腾讯等中国媒体集团现在提供可与奈飞(Netflix)相媲美的、价格合理的流媒体服务。
但进口片配额制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就不太好说了。
“他们一定会重新谈判,放宽配额,”好莱坞的一位中国投资者预测,“但我无法想象他们会彻底取消配额。他们绝不会允许一个自由放任的开放市场。”
国有电影制片厂炮制出的电影大多是对日本或者西方帝国主义的直白批判或者对共产党掌权之路的赞颂。相比这些电影,好莱坞电影通常被视为更能吸引中国内地观众。
一些中国投资者预测,北京将尝试向好莱坞提供激励措施,吸引好莱坞制片厂在中国制作更多电影,可能的做法是提供税收抵免。
然而,在中国政府思考它们对内容控制减弱之时,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也在担心中国的资金可能会颠覆好莱坞电影业。
“这种想法太偏激了,”这位投资者说,“我们又不是在讨论购买军事装备。”
译者/何黎
2015年12月25日全面上线。目标:打造全球数字营销技术领域首席媒体平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数字营销内容聚合门户。目前团队积极依托专业素养,全力为数字营销领域从业者搭建有质感的交流空间。感谢相伴!
文章:3112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