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战 涨价潮只是表象,AI才是新竞争因素
发表于 2017-03-02 18:14
阅读数: 12724
农历鸡年春节过后,原本就不平静的智能手机市场越发的波涛汹涌。IDC、GFK等机构给出的调研数据刺激了 大多数手机厂商的神经,“硬件免费”和情怀彻底退场,如何赚钱成为新的主旋律。
手机厂商作出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涨价。小米、魅族、努比亚等有着明显性价比策略的手机品牌相继背离初衷,小米甚至推出了直供等销售模式,不难发现手机厂商对占领渠道的急切。
但在渠道战和涨价潮之外,智能手机市场也开始出现了新的竞争因素,那就是权重越来越高的技术加成:AI。新近发布的美图T8就把AI美颜黑科技作为定位发力点,而早在2016年,荣耀Magic就打出了智慧手机的旗号,可以说人工智能在手机产品上扮演的戏份已经越来越重。
为什么说渠道战和涨价潮只是表象?
成者为王败者寇,这一简单朴实的道理在智能手机市场被一次又一次的验证。当年身披互联网大旗的小米异军突起,风口上的互联网渠道被捧上神坛。但在2016年过后,深耕线下模式的OPPO、vivo成为市场双甲,曾经盛极一时的小米到了国内第五,市场的风向再次出现了变化。
很多人将OV的崛起粗暴归结为两个因素,即广告营销做得好、线下渠道铺的广。诚然,不管是OPPO还是vivo,在国内的门店和专柜数量均在20万家以上,尤其在三四线市场可以说是见缝插针。单从渠道方面来看,OPPO和vivo的线下市场覆盖率已然超过了华为、苹果,更是小米、魅族等依赖互联网渠道的手机厂商所难以比拟的。而在价格方面,低配高价似乎一直是OPPO、vivo被手机发烧友们所诟病的对象,即便如此,二者已然收割了中高端手机市场,不只是销量,还有利润。
在阿里公布的2017年Q3财报中,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京东发布的2016年Q3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38%。OPPO与vivo的崛起和电商渠道的衰退似乎并没有关系,相反电商平台的市场营收仍在持续增长中。尤其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情况下,互联网渠道的优势较于两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图手机等厂商同样在汲取互联网渠道的营养。在渠道的表象之外,引发智能手机格局动荡的怕是要回到产品力上。
所谓的产品力,即产品对目标人群的吸引能力,由驱动力、想象力和影响力三个独立的核心因素组成。简单来说,驱动力通过价值的回归和引导,顺应人的惯性,对目标消费群产生吸引;想像力通过产品的定位和提醒,挑战人的惯性,对目标消费群产生额外吸引;影响力通过情感的寄托和转移,形成新的惯性,对目标消费群产生持续吸引。
由此便不难解释小米和OV崛起的内在原因。
在2014年及之前,相比于依赖运营商渠道和补贴政策的“中华酷联”,小米扮演了“创新者”的角色。自诩为乔布斯门徒和借助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打破了传统手机的常规,特别是性价比策略和“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更是让小米的品牌知名度徒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雷军被视为中国的雷布斯,小米被看作中国的苹果,凭借这个美好故事和饥饿营销,小米所表现出来的产品力不言而喻。
而坚持线下渠道和广告营销的OV,在其他手机厂商纷纷“小米化”的时候终于迎来了契机。性价比策略的代价是糟糕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口碑,“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巨大差距,使得互联网模式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反倒是OV频繁的综艺赞助,吸引了大批潜在用户的关注,星罗棋布的线下门店顺应了消费者的购机习惯,而中庸的产品体验又紧紧的培养了大批的口碑用户,最后恰如其分的明星代言为产品带来了连系消费者的情感寄托。
究其本质,当产品趋于同质化的时候,产品力也开始消失,最终体现在渠道上的差异。能够证明这一点的还有同样依赖互联网渠道却赢得了“小而美”称号的手机厂商们,比如主打美颜自拍的美图手机赢得了无数女性用户的青睐,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成为成为了天猫双十一的黑马,在中高端机型的销量排行榜上占据2席。依靠着“自拍神器”和“她经济”这两个基本盘,美图手机在市场上划出了自己的地界、站稳了脚跟,也最终在今年推出了加持更多自拍黑科技的美图T8,进入高端市场的搏杀当中。
或许手机元器件价格的上涨正在逼迫手机厂商涨价谋生,但价格上去了,产品依旧未能走出同质化的牢笼,在服务和体验上较于竞争对手又有着明显的短板,这种形式的涨价和慢性自杀并没有太大差别。
AI是否是手机厂商追逐差异化的契机?
人工智能大概是2016年最为火爆的领域,互联网巨头们相继踏足于此,无畏的创业者们蜂拥而至,对于嗅觉敏锐的手机厂商来说,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一个有待攫取的金矿。
手机厂商们看好人工智能的原因不难理解。现有的交互方式是现代智能手机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无疑增加了手机功能的维度。在很多科幻电影中,取代手机等数码产品都被设定为了人工智能,然而这并不是无边际的遐想,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上的进一步应用已经迎来了两大利好因素:
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的云服务化。人工智能对于数据的延时并没有过于苛刻的需求,AI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的结合早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极大地降低了AI在手机端应用的门槛。开发者不需要再担心手机的计算性能,而且在云端的开发还省去了逐一适配手机终端的麻烦,手机扮演了数据采集和结果输出的角色。
另一方面,手机处理器的智能化改进。在高通骁龙820之后的高端处理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创新就是搭载了“认知计算平台”Zeroth。这样手机不仅可以借助云端实现“深度学习”,在不联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认知计算平台让设备更好的感知用户行为,比如自动寻找最优的无线连接、通过行为分析增强手机的安全性等等。
不过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而言,这种“基础设施”的成熟,人工智能或将成为走出创新困境、打造差异化优势的重要发力点比如美图将AI用于智能美颜,未来AI将会进入到更多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就目前来看,一些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进行两个方面的尝试。
其一,利用人工智能改善交互。
2011年出现的Siri大概是人工智能的最早尝试,随后诞生了Google Now、Cortana以及国内的讯飞语音助手等诸多产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Siri等智能语音助手并未完成改善交互方式的使命,至少并没有太多人将其与人工智能的概念捆绑在一起。不过从手机厂商近期的动作来看,这一现状或将有所改善。
三星在去年10月份收购了一家名为Viv Labs的公司,除了能够与人进行复杂对话的虚拟助手,Viv的后端系统具有编程的特性,能够更加了解用户的意图,随时创建程序来处理任务。无独有偶,荣耀Magic描绘了相似的应用场景,同样在语音助手之外,试图通过感知与深度学习,记住用户的习惯行为。
整个2016年,谷歌、苹果、三星、华为等收购了一连串的AI创业公司,诸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应用在智能手机上,以打破触屏交互带来的瓶颈。
其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体验。
除了系统层面的改进,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用户体验业已成为手机厂商塑造差异化形象的重心之一。
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比如华为开始利用AI功能在动态内存压缩、实时资源清理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提升系统的流畅度;魅族也宣布在Flyme 6系统中加入One Mind,通过观察并记录用户日常使用习惯,包括应用、游戏的使用频率以及用户的作息习惯等,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刚刚发布的美图T8手机,除了继续主打“自拍神器”路线之外,将人工智能加入到了拍照过程的使用体验当中,通过识别人脸、性别、年龄等信息,为用户制定专属美颜方案。
人工智能的概念对于产品驱动力和想象力来说本就是加分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打磨差异化的功能,恰好迎合了手机厂商摆脱产品同质化的需求。不过,当所有手机厂商都蜂拥而入的时候,如何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今日头条发布的《2016年度手机报告》中,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关注手机的使用体验,对手机参数、性价比等越发的不敏感,一二线城市的更关注手机的使用场景,HomeKit、闪付等等。也就意味着,在盲目占领渠道的同时,手机厂商还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在用户体验上如何围攻三四线用户,在使用场景上怎么赢取一二线用户的青睐,人工智能都是不可错失的契机。
结语
尘归尘,土归土,在销量这个唯一标准的衡量下,一些手机厂商们正试图抓牢任何可能提振销量和利润的稻草,渠道和营销如此,人工智能的苗头也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因素。所幸,这个市场上有OPPO、华为等量级上的巨头,也有美图手机这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正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