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IDFA时代,用SimulateIDFA追踪那个不具名的TA
发表于 2016-10-11 09:41
阅读数: 50296
IDFA即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称为广告标示符,是苹果在iOS系统中给予App开发者用以标识iOS设备身份的一种参数。
对于广告主而言,IDFA最大的作用就是准确认识这个设备代表的用户,确认广告是否有效触达,避免将同一个广告重复投放造成预算浪费,同时进行真实性监测。而对整个广告行业来说,IDFA是形成数据链条的必须手段,广告网络、DSP和DMP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设备数据身份核对标准。
在iOS 10中,苹果将限制广告追踪的功能实质化。用户如果开启了限制广告跟踪功能(Limit Ad Tracking,后文简称LAT),App获取到的IDFA将是一串16位的0数值。这一举措意味着广告主将失去识别用户的能力。而在之前的版本中,如果用户打开了LAT,当App去获取时IDFA时,会被系统告知该用户开启了这个限制,但其实App依旧可以继续获取到真实的IDFA。
苹果希望自己和用户能够拥有对设备的掌控权,至少是在广告上。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调查,目前在所有用户中,开启限制追踪的用户比例大约为17%,苹果用户的超高基数,使得设备识别成为摆在广告主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没了IDFA,其他办法怎么样
IDFA是苹果官方推出的解决广告主设备识别需求的解决方案,在iOS设备上,能起到比Cookie更好的追踪效果,因而在广告主方有着非常好的认可度。对于封闭性非常强的iOS来说,一旦IDFA受限,就没有了官方标准化的识别参数。因而许多服务广告主的技术平台也在思考如何在不违背苹果官方规定的情况下,找到IDFA的替代品。
IDFA的替代方案首先需要满足几个要求:
1、精准、唯一、长期追踪
标识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准确识别用户设备,IDFA为广告主提供了准确,唯一且可以长期作为依据的工具。在IDFA受限的情况下,替代的解决方案也要尽可能满足这几项基本需求。
在iOS 10之前,苹果就曾多次对iOS设备的追踪标识ID进行了限制,在种种局限下,原OpenUDID作者开发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后来的OpenIDFA。OpenIDFA的原理是用一种算法抓取iOS系统中专门拿选取的部分可以公开抓取的参数,这些参数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计算出一种MD5值既可以作为设备的标识。
OpenIDFA的问题在于用户重号严重,在中国上亿的设备面前,识别的精准度大幅下降,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时效性上,OpenIDFA每天都会变化数值,无法作为长期追踪的依据。而从发布至今,OpenIDFA已近3年没有更新,难以适应现在的需求。
2、互通性
IDFA的作用不光在于广告主,对于负责广告投放和监测的DSP、DMP及第三方监测来说同样重要。因而除了App适用外,解决办法同样需要能够与其他相关的平台做到互通互认。
所以一些无法互通互认的解决办法无法成为IDFA的替代方案,例如IDFV。IDFV即identifier For Vendor,是提供给App开发者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案,本身的用途并不是广告。他的优点在于对运行于同一设备上的同一开发者账号下的所有应用,例如百度贴吧,百度搜索,该值都是相同的。但缺点也非常明显:1、同一设备上不同开发者的应用,该值是不同的,无法使用于跨开发者的不同App;2、由于机制的原因,在通用性上有较大的局限,非开发者难以发挥其价值;3、如果用户删除了设备内该开发者的所有App,再次安装或者重启设备,数值都会发生改变。
换句话说IDFV适用于对内:例如分析用户在应用内的行为等,当涉及广告推广、监测等跨App的用户范围追踪时,就不如IDFA了。
3、防作弊
避免作弊,获得真实的用户设备数据是IDFA的主要功能之一。目前除了IDFA之外,IP+UA的是常见的备选方案,第三方监测平台普遍会使用这样的方法,因为他们不一定具有可供植入的SDK去抓取IDFA。
然而这一方案的缺陷非常明显,一方面IP号段易重复,同一号段地址下可能有数万用户,个人IP的变动幅度也很大,无法精准。另一方面IP造假成本低,导致流量欺诈泛滥。对于效果广告主来说,因为IP+UA的局限而难以可靠使用,所以App行业客户普遍淘汰了这一方法。
4、公认性
尽管方法似乎还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在目前iOS封闭的体系下,除了IDFA,再没有能够获得行业普遍认可的用户设备标识方法。这导致了一些本该被淘汰的手段如IP+UA依然被大家使用。
在涉及到方法的选择时,必须和广告主、渠道以及第三方监测达成一致,形成各方认可接受的数据链条,才能起到替代或弥补IDFA缺失导致的问题。“行业认可”是替代方案必须考虑的一点,只有自己使用的解决方案影响力和可用程度都有限。
曾经被广大开发者接受的方法还有之前我们提到过的OpenUDID,OpenUDID是一个独立于Apple的开源方案,在推出后各大统计广告平台都从UDID等方案切换到OpenUDID的方案。然而由于iOS 7开始对剪贴板的限制,无法通过其进行数据的共享,导致不同应用也会有不同OpenUDID的值,已经不能够继续在新的iOS系统上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来使用。所以各广告平台都迅速切换到苹果的IDFA的方案上来。
苹果对iOS有绝对的掌控力,所以广告行业中,除了拥有完整账号体系的BAT,其他玩家都只能顺应苹果不断更改的政策。
iOS不同于安卓的开放环境,能够有更多的常规或非常规手段进行追踪。对于没有SDK的广告技术公司来说,如纯DSP、纯第三方监测商,好像暂时只能使用IP+UA;有SDK的公司,如AdNetwork、开发者基础服务商,可以用IDFA+补充IDFA方案。
识别设备的新手段:SimulateIDFA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介绍,可以看出在IDFA受限的情况下,每一个做iOS推广的人都在尝试寻找一个新的方法。想要实现广告主及各方DSP、DMP等需要的效果,就必须尽力去满足上面提到的几个需求和细节。
这也是有米科技开发SimulateIDFA的原因,帮助开发者、广告主以及DSP等广告平台,解决设备识别的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优化广告的效果和效率之上。
SimulateIDFA是有米借鉴了OpenIDFA的思路并全新开发的一种设备识别方案,比OpenIDFA更先进,也更适应新的iOS系统。本质上,SimulateIDFA是在符合苹果开发者政策,并不侵犯用户隐私情况下的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
从技术细节上看,SimulateIDFA主要有几个特点:
1、易用性
SimulateIDFA获得的数据格式与IDFA一样,只需要在App或SDK中植入算法即可。生成原理上类似于OpenIDFA,MD5值分为两部分,前16位由稳定的参数组合构成,只有在设备进行系统升级时才会变化,后16位由更容易被改变的参数组成,常见的变化情况是设备重启。
参与前16位计算的参数有:系统版本、硬件信息、设备使用空间、coreServices文件创建更新时间等。
参与后16位计算的参数有:系统开机时间、国家代码、本地语言、设备名称等。
2、低重复率,高时效、防作弊
在生成算法上,SimulateIDFA每千万台设备的重复率为七兆分之一,相比之下OpenIDFA的每千万台重复率则是1,在一些极端条件下重复率比较高。在时效性上,由于OpenIDFA的算法中涉及当天时间,所以每天的MD5值都会变化,使得取值每天不同。而SimulateIDFA分两部分,前16位是在系统升级的时候才会变化,后16位用户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值变化(例如:重启手机、修改设备名称、修改手机本地语言),时效性比OpenIDFA更好,可以长时间监测。
在作弊问题上,SimulateIDFA由于其数值计算来源和算法的特性,使得作弊有较高的设备成本和时间成本,无法大规模、高效的修改标识符数值,相比其他的监测方法,有很好的防作弊效果。
3、公认度
从现阶段看,SimulateIDFA已受到了App广告主的青睐。作为一个新解决方案,SimulateIDFA其实是从有米科技内部正在使用的防作弊技术手段中提炼出来,进行了调整优化后升级而成。因为经过了真实的场景考验,并且从启动时就以MIT的开源授权方式在Github发布,所以它具备了公开化普遍适用性的良好基础。
有米将SimulateIDFA开源的首要原因,是希望消除各方对解决方案可能会有的不信任。如今各方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源代码及其获取的数据,是否涉及违规的可能也一目了然,整个方案更加阳光透明。
其次,中国的移动营销市场其实篇封闭保守。当初OpenIDFA问世时,国外的开发者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进行推动,促成了其行业标准的建立,这也正是SimulateIDFA所希望达成的促进效果。
有米科技技术团队也表示,让所有从业者和行业伙伴接受SimulateIDFA并不现实,但走出来第一步,也是希望能撬动目前封闭的行业生态,促进合作创新。开源项目更容易被广告主接受,可由各方一同推动完善,解决如今iOS封闭性下的追踪用户困难、数据标准不一的难题。
在苹果随时可能更改政策的情况下,开源同样是SimulateIDFA进步的关键要素,可在规则变动的第一时间,由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优化SimulateIDFA,共同维系这一方案的中立属性。
在有米看来,IDFA所代表的设备数据是移动广告的基础,而不应成为各家竞争的焦点,更多的经历应该放在数据挖掘分析、流量防作弊以及广告效果的优化能力上。
目前,有米已经开始在部分流量中测试SimulateIDFA解决方案。
来源/Morketing
查看SimulateIDFA开源项目Github详情,请前往 https://github.com/youmi/SimulateIDFA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