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后的市场人都干嘛去了?
发表于 2017-08-22 18:26
阅读数: 61445
来源:酸奶哥职场漫游指南(ID:YogurtBrotherSean)
原标题:40岁以后的marketer都干嘛去了
marketer这个职业,在中国的历史很短。第一批真正的marketer,应该就是从外企开始的。长久以来,外企的marketer都只知道过去,不知道未来:没有role model,全靠自己摸索。
当道路坦荡的时候,伴随这种未知的都还是惊喜和憧憬;然而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年轻的marketer对4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开始有了焦虑和恐惧。
也为解自己心头之惑,酸奶哥采访了数位有代表性的marketer。不指望得到标准化的答案,只是试图从他们的个体经历和思考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与各位读者共享。
Actor one:
从上海市场总监到“多伦多房产”经纪
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个市场部管理培训生的时候,有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那些年长的marketer,都去哪里了?
因为企业里做marketing的,基本上都是小年轻,甚至Director也就30出头。偶尔几个过了40岁的,都是VP级别。上百个年轻的marketer,却只有几个VP位置可抢,不禁让人疑惑:如果抢不到VP,还能做什么?
“去小一点的公司做VP,做总经理啊!” 当年P姐是这么解释给我听的。
P姐比我早入行近十年,说话做事都信心满满,不容置疑。我虽然不敢和她争辩,心中却依然不解:小公司也有大把年轻的marketer啊,他们又能去哪里?
十几年过去,现在P姐和我坐在Wagas,话别。她过几天就要移居加拿大了,成为一名正式的房产经纪。
“专门卖多伦多的房子给你们这些有钱的中国人!” 期间她爽朗讲道。
P姐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她离开快消品大公司的时候,的确按照自己的理论,投奔了一家中小型的外资耐用品企业做市场总监。薪水翻了倍,工作量却比快消品少一些,性价比不错。
但好日子没过几年,外资公司与港资企业合并,她的职位被要求降薪。
P姐哪能受这个委屈,当然愤而辞职。
没想到,从此走上了“求职-就职-离职”的怪圈。每一份新工作都维持不了很久,而每一次赋闲在家等待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P姐不认为是她的能力问题:“我面临的情况都是自己不能改变的。比如公司架构调整,比如兼并收购。而在一次次调整的时候,我的年龄却变成了致命的缺点。”
所谓年龄缺点,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工资高、精力差、技能过时。
P姐承认工资高是一个事实,但是“我的能力配得上高工资”。
第二个关键词“精力差”也是勉强可以承认的,但是并不一定意味着精力不济体力跟不上,而是说过了40岁的人要照顾的方方面面太多,不能在工作上拼尽全力,“比如我不能加班太多,因为要回家辅导孩子功课。”
但“技能过时”是P姐最不能接受的判断。我们的共识是marketing相比其他部门,在新时代所受的冲击更大。比如电商的崛起,数字营销的盛行,都要求Marketing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来匹配。但是P姐认为,40岁以上的marketer,本来就不应该和年轻人比这些。
“资深的marketer,如果还留在企业里,要做的应该是管理工作。用他/她积累的soft skills来管理团队达成业务目标,用他/她的商业战略眼光来指导业务决策。他/她不应该自己去做电商和数字营销的执行,但他/她要知道如何做决策以及如何衡量团队表现。”
但是可恨的是,用人单位不这么想。大概在几年前,刚过40岁的P姐在求职时,就开始面临这样的窘境。“他们不去衡量你是否有能力管理团队,而只在乎你有没有电商/数字营销的经验。如果没有,根本就没有兴趣了解你本人。哪怕你是个非常优秀的marketer!”
恨归恨,我们终究没有能力去改变用人单位的偏见。所以应对的措施可能只有两种:
⑴ 尽早地去补充自己在电商/数字营销方面的经验,比如争取去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机会,哪怕降薪;
⑵ 转行去做那些能用得上你多年经验工作,比如咨询、培训、猎头,或者干脆自己创业。
P姐最终选择了不在中国继续被用人单位挑三拣四,而是去加拿大从事新的职业。
“我选择这个职业是综合考虑了自己的优缺点的。”
首先房产经纪这个工作能用得上我积累的技能,比如对用户的洞察,沟通协调能力等等;其次在这个行业,年龄是个优势而不是劣势;
再次,我做的是在加拿大卖房给中国人的工作,竞争者比较少,像我这样有两边背景的人更少(P姐早年留学加拿大,很早就入籍了);当然,这个工作能做到工作-家庭平衡,让我有时间照顾孩子,对我这个年龄人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我问P姐,如果时光倒流,做点什么可能让她的职业发展更顺利一些?
P姐想了一想,说:“其实也做不了什么,因为在大趋势下,个体其实是很被动的。” 不过她后来还是补充说:“我觉得第一可以早点争取去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机会,这样你至少不会被猎头歧视,避免不公平的待遇;第二是要早点认清自己的特点以及优势。”
P姐说,她几年前做了一个career placement的测试,结论是自己是“male marketing director“的类型(这个类型的意思是说她更偏生意导向,而不是沟通导向),也适合去做政客或者销售总监。这个测试也帮助她最终选择了房产中介的工作。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已经在互联网或者电商/数字营销领域做marketing,是不是就很安全了呢?
P姐说,其实更不安全。因为分工更细,每个人做的事情很狭窄,如果行业变化,更加难找到出路。“所以我还是建议年轻的marketer先去大型的快消品企业市场部锻炼。如果一开始就进创业型公司,缺乏系统化的培养。”
“当然啦,我这样说其实什么用都没有。他们现在正吃着肉,你赶他们去喝汤,他们肯吗?”
小结
P姐的故事其实是很多40岁以后marketer经历的缩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中年职场人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接受现实,哪怕它是不公平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比如重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规划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最后我衷心佩服P姐的勇气,祝她在异国他乡发展顺利。
Actor two:痛并快乐着的MD们
Z小姐和C小姐都是我的好友,她们其实都还不到40岁。但是她们早就开始了对中年之后职业生涯的思考,在市场总监这个群体里也颇具代表性。
采访过程中金句频出,很欢乐。
1、对话Z小姐
“为什么现在就要计划?因为焦虑啊!”Z小姐说道。
Z小姐她是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市场总监,今年才35岁。焦虑来自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marketer作为一个求新求变的职业,面临挑战特别大。所以Z老是担心自己的竞争力不够。
Z小姐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
⑴ 公司对个人要求越来越结果导向。以前生意好的时候可以随便混,现在呢,只有业绩做上去老板才喜欢你;
⑵ 市场对marketing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拍条电视广告,投个地铁灯箱,再来个minisite就是360度campaign了。现在它们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在哪里才能精准找到你的消费者?消费者那么碎片化的时间,如何用有限的投资去触及他们?——这些基本上还是个无解的谜题。
何以解忧?唯有学习。
Z小姐说,你不能不了解电商,不能不了解社交媒体。要多读书、多和不同行业的人交流,否则,“MD在这些方面可能真的不如一个trainee。”
“75前的那些老板应该是不焦虑的。”Z不无鄙夷地说:“公司里很多老大都在混,不是混退休就是混裁员。他们应该都财务自由了吧!就是我们80后最苦。”
哈哈!我笑过之后问Z小姐:“那你有没有考虑去互联网公司工作,来加快学习呢?”
哈哈!Z小姐也一笑而过:“我才不要去!好的互联网企业基本都不在上海,我现在有家庭有孩子,很难异地工作。再说它的红利期已过,除非你对这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否则纯粹为了职业发展我觉得没有必要。”
Z小姐对互联网企业不感冒,根本原因在于她对传统企业的信心。在她看来,在传统企业内部,有能力的人总是能活下去的。大型外企至少有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历史,长久以来屹立不倒,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互联网企业或者其他民企就不一定了。什么,你说诺基亚?诺基亚不也只有一个吗!
“对个人来说,要么做出业绩,要么抱到大腿。当然,对marketer来说,市场营销部门是不是公司核心部门,也至关重要。最要紧的是保证你自己是不能被取代的。”
Z小姐说,她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很乐观的。“我觉得我算是成功的,不用推翻重来。”
我开始感觉到,Z小姐一开始谈到的焦虑,与其说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恐惧,不如说是对自我的高要求。她看到的40岁以后职业发展依然是很光明的。何况:
过了40岁专业技能就不那么重要了吧?赖以生存的难道不是职场的政治技巧吗!这个和外国人中国人无关,男人女人也没有分别。
2、对话C小姐
另一位市场总监C小姐则压根就不同意“焦虑”这个词。C小姐是78年生人,马上就40了。
我觉得女人30岁的时候才最焦虑。现在不焦虑,现在从容多了。
我质疑这个说法:30岁焦虑的不是职业发展而是对青春易逝的恐惧吧?C小姐冲我乐:“你觉得工作和生活分得开么?”
当然,40岁有40岁的压力。C小姐坦承,外部对40岁以上的marketer是有偏见的,这就需要她付出加倍的努力来克服。“何况,精力在家庭端分散,也是个大问题。”
C小姐现在考虑的未来,是以女儿的年龄为时间轴的。什么时候读中学,什么时候出国,根据这个时间表来计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当被问到是否值得为了电商和数字化营销改换跑道时,C小姐的态度和Z小姐很相仿:这些领域值得主动学习,但未必值得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大动干戈。“转变也是个双刃剑,不一定比现在更好。何况,作为40岁以上的marketer,更需要的是能判断和决策,而不需要自己跳进去执行。”
“你有想过创业么?”
C小姐大笑:“百无一用是marketing……我觉得我们在大公司培养的技能并不适合创业,从身边的例子来看,创业成功的小伙伴也多是从其他部门出去的。”
如果现在有个年轻人还是很喜欢做marketer,为了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你会建议他/她怎么做?对这个问题,两位市场总监的意见是一致的:
“从传统的市场驱动外企起步还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资源丰富,技能完善。真喜欢互联网公司,过了几年练好内功再过去也没关系。”
Z小姐最后还有一个给年轻人的忠告:“生娃这件事对职业发展影响很大,还是想好再生吧……”
小结
作者按:两位“在岗”的市场总监,说的话看似有分别,实质是类似的。
她们都承认新环境对自己职业的挑战,但又都对未来表示乐观。毕竟累积了这么多年的经历和人脉,留在现有的体制内发展更有前途。考虑到精力和家庭,不应该做剧烈的转变。
何况,在大企业继续往上,更重要的是软实力而不是专业技巧。早日进入管理层才是要紧的事。
Actor three:总经理们的忠告
在大多数marketer眼中,J先生和L女士都是学习的榜样:他们都是从市场部门出发,最终登顶总经理职位的人。
采访他们的时候,我也能感受到与之前几位不同的气场。言谈之间,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1、对话J先生
“40岁以后?40岁以后的难道不是都在海滩上晒太阳吗?” J 先生听到我的问题,哈哈大笑。
J先生属于一眼看不出年龄的那种男人,衣着得体,风度翩翩,身材也保持得很好。自信从容,谈笑风生。
他的经历也是让人羡慕:从外资企业的品牌经理开始,奋斗到市场总监,再到总经理。在历任了几个外资及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之后,J先生说他不再喜欢这种“重复的感觉”,于是尝试新的挑战——他现在是一家外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顾问。
我对他的职业选择充满好奇和不解。在我看来,做过总经理的人,要放弃权力的诱惑来做类似自由职业的咨询顾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看对自己来说,什么是真正enjoyable的。总经理这件事,越做到后来重复性越大;越做到后面,我不喜欢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J先生说,就好像爬山,爬到一定高度,你的想法就会开始有所转变。不一定待在山顶才是最好的。
J先生在总经理之后,作出的新选择,主要基于两个考虑:
第一是这份咨询顾问的工作可以用到他以前累积的经验和知识;
第二,J先生觉得这份工作能对一家公司有更大的impact。“以前在公司里做总经理,最大的frustration就是我明知道目标在那里,唾手可得,但是由于一些无奈的原因,就是做不到。”
还有个人因素: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我以前专注于自己所在的领域,眼界会比较狭窄。现在这个平台可以让我看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问题。我不用再重复做我熟悉的事,可以看新东西,我很开心。
J先生表示非常理解现在的marketer的处境,因为市场的变化给他们带来太多的挑战,很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以前的所谓经验都不太管用了,又没有新确立的rules,当然很惶恐。”
而且,当你的“资深”(往往意味着贵)与你的实际价值并不匹配的时候,你的职业就很危险了。
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是不是应该跑去互联网公司拥抱电商,拥抱数字化呢?
J先生摇头:“如果都过了40岁了,你的energy是个大问题。还有互联网企业的文化,你是否能融入?” 他仔细想了一想,给出了几条建议:
⑴ 去PE和VC做投后管理。PE和VC对marketing出身的资深人士比较友好,因为投后管理需要有portfolio management的经验,而这应该是marketing的强项。
对40岁以后的marketer来说,不是去和年轻人比拼精力和冲劲,而是能够对过去知识和能力进行再利用。
⑵ 在企业内部转general management这条路依然成立。而且,在消费品企业,依然是marketing + sales综合背景的人占优。只不过,在新的大背景下,快速学习的本领非常重要,要有求知欲,要对新的信息有敏感度。
另外,也要培养自己很强的合作技巧。因为当下,不管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你都会需要越来越多的partner和resource来合作,要学会借鉴和利用。
⑶ 对于来自民企的机会,建议持开放的态度。在外企逐渐饱和的时候,民企为本土人才打开了不同的世界。
外企的中国总经理好像是一个国家的“省长”,只能做一点点localization,条条框框却比较多。在民企,你却有可能做到“总理”。只不过要做好这个“总理”,你一定要找到气味相投(chemistry match)的民企老板。毕竟,外企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一致,而国内企业的情况则是千差万别。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不能想当然,要一个一个仔细审查,以免明珠暗投。
我最后问J先生:“那你觉得marketer去创业靠谱么?”
J先生狡黠地反问:“你觉得这些在大公司做marketing的理性人,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吗?”
2、对话L女士
据L女士的下属说,她凶起来,还是挺令人畏惧的。还好,L女士接受我采访的时候耐心很足,笑意满满。一开场的时候,她甚至还表扬了我几句,让我受宠若惊。
L女士属于非常资深的marketer。她在几个最有名的外资企业做过市场总监,还在大型民企做过CMO。现在她在一家超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里担任事业部总经理。横跨外企民企、覆盖食品日化服装行业、涉猎不同业态,L女士的经验,可谓是极其丰富。
关于互联网
我抛给她的第一个问题,依然是关于互联网企业的:面对当下的形势,marketer要不要去阿里/腾讯……
“可以啊,这没有什么对不对。你喜欢,阿里又邀请你,为什么不去呢?”
“那你会不会去?”
“不会。”
L女士解释说,她喜欢坚守消费者洞察的出发点,以市场营销驱动的业务形态。在互联网公司,marketing做的事情还是比较浅;而反观传统企业,它们也在努力拥抱互联网。权衡之下,她觉得留在后者更有意思。
很多年轻人比较天真,看到什么热门就去追逐什么。其实那未必适合他们。
我又问:如果留在传统企业,但是原来的技能又落伍了。marketer应该如何加速学习?
L女士很惊讶地看着我,说:“做marketing的人对未来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如果到现在他还没有涉猎电商、数字化营销,我会觉得很奇怪啊!Yum的Sam Su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提互联网营销了!”
如果有人觉得之前学过的东西都没有用了,这是因为他只看表象。落地执行方式是变了,但是最基础的——基于洞察来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不变的。
L女士说,手下的小朋友做很多fancy的东西,但最终决策还是她的事,还是她签字。但“我不是基于‘要不要用小鲜肉,要不要做H5’来判断,而是继续沿用原来的逻辑思考。”
而且,传统企业也都在革新。比如亿滋,听说他们在建设新的模型和工具,让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能真正与数字营销结合。听说玛氏、麦当劳也都做得不错,既有经典的marketing思路,又能拥抱新的技术。她建议年轻的marketer还是从这种类型的传统企业起步。
关于民企
因为L女士现在在民企工作,所以我花了不少时间和她探讨民企的生存法则。在她看来,外企和民企最大的不同,是民企的总部在中国。因此民企更要求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力。这对外企来的人往往是一种挑战。
另外,民企老板都偏好家长式管理,会要求员工有额外的付出,比如加班。如果这会影响到你的舒适度,一定要慎重考虑。
“人不能什么都要。” L女士语重心长地说。她建议说,如果在外企你和集团总部有很好的沟通,你也有很好的向上管理的能力,留在外企也没有什么不好。
“你可以继续享受外企对员工中整体的信任感,强大的系统,还有work-life balance。”
我问:“那什么样的人适合来民企呢?”
L女士想了想,说:“性格不会太固执,可以把‘我’放小的人。”
她举例说,集团总部要求员工周六上班,但是她的下属很多都是外企来的,无法接受。
“我也没办法去和集团领导沟通这件事,因为他们都是一周工作7天的!”
所以L女士担当了桥梁的工作。她自己每周六都来办公室,但是不强求手下员工。
“我认为既然进了这个组织,它的游戏规则我就要遵守。我喜欢在这里做的创新工作,我对此很感恩,其它的小问题也就释然了。所以说到底,还是取舍。”
对于如何选择民企的问题,L女士也给出了她的建议:
⑴ 要关注对方真正的价值观。民企很会喊口号,所以不要看宣传,要看它们的大决策是哪些,和你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外企的价值观很类似,民企的却可以千差万别。
⑵ 你所在的职能部门,在该公司的受重视程度和开放度。如果民企本身不认同品牌的价值,不认同从消费者洞察出发来做事的理念,你是不会有什么机会的。
“你只能顺势而为。你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L女士再三忠告。
3、关于总经理
最后我问L女士,做总经理感觉如何。她说,挑战还是很多的。比如以前也在QA/QC很强的公司待过,但是当自己要组建这个部门的时候,发现什么都不懂,要赶紧补课。
她感慨说:“一定要提早增加自己的exposure,提早进入跨职能的领域。Think like a GM,你不带这种意识去学习,就沉不下去。”
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所在的部门/行业都看到头了,不好玩了,就会去尝试其他新的东西。其实这是自己的历练不够。在任何地方,往深里面挖,其实都可以学到新内容,找到新机会。我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能这么看问题。
短短一个多小时,L女士给我传递了巨大的信息量,我也非常感谢她的坦诚相待。临了,我突然想起当天是周五,便问道:“你明天还要来上班吗?”
L女士瞪了我一眼:“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尾声
“市场人40岁后都干嘛去了?”你有什么感想?或者你也有一些相关的故事要分享?欢迎留言。
1、执牛耳新媒体原创文章及编译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执牛耳新媒体(微信号:zhiniuerall)字样。
2、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资料、图片、图表、数据均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使用,不含商业利益,不作为投资建议,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及时在微信后台(微信号:zhiniuerall)留言联系小编删除。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