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开年第一个刷屏级营销案例全揭秘
发表于 2017-02-27 09:12
阅读数: 12971

现如今,儿女与父母分处两地,春节才能阖家团聚的候鸟家庭已经成为了我国家庭模式的一种重要形态,占比达到17.2% 。儿女远离家乡成为普遍现象,父母的思念也就愈发地浓重。春节期间,生活家家居提出了“别等家也老去”的口号,替全国数以百万计独守空巢的老人发声,呼吁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们能够回家过年,为父母送上陪伴。
Section one:“白发装置艺术”+“白发家书”
父母与儿女本是最为亲密的关系,但距离远了,爱在心口难开,有些话也不便说出来。生活家家居将中国人视为珍贵信物的头发作为载体,打造了“别等家也老去”白发装置艺术展。此次展出总共征集了全国各地2061位父母的白发,装进瓶中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家”,每一个白发瓶上都贴着一句老人的心里话。
先期的GIF宣传海报也紧扣展览形式,用白发书写父母的心里话,唤起儿女心中对家的浓浓思念。

“家里的相册快被你妈翻烂了。”

“家里的被子我们给你晒了好几遍了。”
“以前打过你一巴掌,爸一直想说对不起。”
伴随活动产生的影响持续发酵,生活家家居二次发力推出了“白发家书”。76岁的陈奶奶,80岁的王爷爷和72岁的李奶奶,用自己的白发绣了三封特别的“家书”,对远方儿女深深的牵挂之情跃然于眼前。
生活家家居相继推出的“白发装置艺术展”和“白发家书”,成为2017年的第一个刷屏级营销事件,连续登上了20多家媒体头条,超过30家媒体发表了专门的评论员文章,累计有400多家媒体免费进行了转载报道,产生了巨大的声量,并掀起了一场有关春节回不回家的社会大讨论,让所有人都记住了生活家这个倡导“爱与责任”的品牌。
Section two:“不回家的理由”社会实验
前期的“白发装置艺术展”和“白发家书”借由白发道出了父母的心声,但这个温暖切口的背后还有着浓重的爱呼之欲出。生活家家居奔赴全国各地,邀请了5组父母参与了一个真实的测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知儿女不能回家,父母下意识的反应被还原在了镜头面前。把那些没有能说出来的话袒露给了天下所有的儿女。
实验背后,生活家家居希望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因为工作繁忙、经济窘迫、逼问催婚、观念差异等等原因,导致春节不回家看望老人的现象愈演愈烈,以孝为先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已然备受冲击。
而接下来推出的一系列主视觉,也点题了实验结果:不回家的理由有很多,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鼓励儿女在春节期间回家看望父母。至此,生活家家居这样一个持续为父母发声的品牌已经深入到了消费者的内心。
Section three: #2017装满爱再出发#全民UGC
在感受到爱的同时,也需一个抒发的机会。每次过完年,回到工作的城市,父母总会给我们的行李箱里塞满各种各样“爱的行李”,而这些平平常常,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总会给离家在外的我们带来很大的慰藉。生活家家居为此推出了预热GIF海报,联合多位KOL在微博上发起#2017装满爱再出发#晒行李PK活动。
“有了妈妈手制的牛肉酱拌饭,
往后什么苦都好咽下去。”
“难过的时候喝爸爸酿的米酒,后劲很足。”
“只要穿上奶奶纳的鞋垫,就没有难迈的坎儿。”
活动既暖心又有趣,引发网友的热烈参与和讨论。其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奇葩搞笑的行李。
从直击人心的“白发装置艺术展”和“白发家书”,到真实感人的“不回家的理由”社会实验,最后引发“装满爱再出发”全民呼应的热烈场面。由生活家家居打造的“别等家也老去”跨媒体传播活动,一如所料取得巨大社会反响,累积在各大网络平台的阅读量超过3亿,讨论数量多达300多万,媒体报道累积超过700多篇,覆盖人群超过2亿。
生活家家居这个倡导“爱与责任”的品牌作为发声者,不仅获得了消费者空前关注,也切实为异乡打拼的年轻人输送了回家过年的温暖力量。别等家也老去,那个默默支撑你风雨前行的“家”,从我们内心深处被彻底唤醒。生活家家居“品质生活服务商”的形象也在一次次爱的描摹中有了充分体现,得到了深刻的传播。
>>>>>>>>>>>
0条评论